用于服裝和內飾產品的纖維材料的國際價格正在下跌。以作為合成纖維代表的聚酯和天然纖維的代表棉花為例,中國的春季服裝需求呈現增長乏力的態(tài)勢。其背景則是對歐洲出口的復蘇緩慢。此外,聚酯還受到作為原料的原油降價的影響。
用于布料和填充棉的聚酯短纖維現貨(即時購買)價格目前約每千克1.46美元,比上月下降0.04美元(2.7%),比去年同期下降0.7%。在看作為棉紗原料的棉花,指標性的紐約期貨市場國際價格(近期合約)在每磅(約453克)83.5美分左右,相比90美分大關以上的8月中旬行情下降7%以上。
在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中國,需求呈現增長乏力態(tài)勢。往年的這個時期,用于明年春季服裝的紡織品采購通常會出現增加,但1家日本商社稱今年的“棉線和棉花的銷售勢頭不如往年”。
這是因為作為中國服裝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歐洲的需求增長緩慢。據日本化學纖維協會統計顯示,今年1-7月,中國對歐洲紡織產品的出口額為272億美元。雖相比出現大幅下滑的去年有所回升,但與兩年前相比則減少15%。另一方面,中國合成纖維生產則以每年超過7%的速度增長,這導致供過于求。
需求增長乏力的情況在作為冬季服裝原材料的丙烯纖維上也非常突出。雖然今年冬季的需求期已經過去,三菱麗陽表示,“由于流行趨勢變化等原因,主力產品毛衣的需求未見明顯增長”。
聚酯的原料也在降價。作為主要原料的高純度對苯二甲酸的亞洲現貨價格為每噸1040美元,與創(chuàng)出近期最高點的8月上旬相比降低6%以上。此外,作為次要原料的乙二醇也下降了約4%。這是因為原油價格漲勢在9月以后告一段落,同時“受貨幣貶值影響,印度的合成纖維原料進口出現放緩”。
在棉花主產地美國,棉花收割已經全面展開。但由于美國政府機構關閉造成的影響,用作采購參考的出口訂單額和供求報告等數據的發(fā)布均被推遲,日企東洋棉花表示“采購變得更加困難”。
國際價格降幅很小,因此目前對日本紡織品行情造成的影響仍然有限。不過,日本國產產品受日元貶值影響曾進行提價,因此1家日本合成纖維廠商認為,“如果國際價格進一步降低,日本國產產品的高價感將加劇,因此降價壓力將加大”。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