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衡水及其周邊區(qū)域的棉農采摘籽棉速度加快,同時籽棉質量明顯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另據了解到現在為止當地有3-5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開秤收購,由于收購數量較少方面原因,尚不具區(qū)域代表性。
自8月中旬到現在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除9月4日當地有一次較為明顯的降雨過程外,其余絕大部分時間天氣處于良好狀態(tài),對伏桃裂鈴吐絮和秋桃坐桃發(fā)育十分有利,這也使得當地棉農的籽棉采摘速度加快。
日前,從冀州和棗強兩地的幾戶棉反映,冀州平均每畝已采摘籽棉170斤左右,由于7-8月間因雨受災嚴重,田間棉桃所剩無幾;棗強因為受災較輕,棉農平均每畝已采摘籽棉140斤左右,采摘比例超過30%。其中棗強縣棉花種植面積超過20畝的一戶棉農,家中已經存放2500斤籽棉,全部存在家中,等待高價。
當前籽棉白棉4級占4成,品質較好
今年新棉存在的特點是,因7月份降雨底桃少之又少,中部伏桃一部分受損,反倒是受災較輕區(qū)域棉花秋桃的數量要稍多些,但總體情況要差于常年水平。從棉農反饋的質量情況看,當前采摘的籽棉白棉3級比例較少,勉強達到30%;白棉4級占大部分,有40%的比例;淡點污棉2級及以下占20%,僵瓣棉占10%,質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交儲控制嚴,不合格棉或流入期貨
近日,《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交易辦法》終于塵埃落定,廣大棉企算是吃了顆定心丸。但是,本年度國家臨時收儲在結算方式、保證金額度、限時限量成交和質量控制等方面,較上個年度增加一定難度。而其中有關軋工質量和異性纖維含量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有可能將部分棉花分流到鄭棉期貨。一是當前當地籽棉質量高于去年同期,基本上不用像去年剛開始收購那樣長途運輸外地籽棉,通過摻混到本地棉中來提高入儲概率;二是部分入儲不合格的棉花可能有期貨保底;三是新國標基本涵蓋了舊標準80%比例的棉花數量,因此當地個別棉企于9月10日前后開始開稱收購籽棉。
收購價4.3-4.35元/斤,預計9月底集中開秤
據了解,當前棉企收購的籽棉質量,嚴格控制為顏色級31、12、41和22級,衣分率控制在37%以上,纖維長度不低于28毫米,回潮率15%左右,低于這個質量范圍的堅決拒收;收購價4.30-4.35元/斤,日收購數量在3000斤,屬于典型的試探性收購。當地棉企大量開秤收購加工的時間,筆者預計將在9月底前后。由于當前的籽棉收購價距離當地棉農本年度的心理承受最低價位4.50元/斤還有不小的距離,因此棉農普遍惜售,表示要觀望一下市場的后期運行情況,再行定奪。
開秤收購的這幾家棉企,基本上都表示由于對新國標把握不好,計劃盡快安排開車試軋,盡快送檢,然后根據纖維部門的檢驗結果,再對籽棉清理、喂花速度、臺時產量、皮棉清理等進行微調,以便加工出的皮棉能夠盡可能多地順利入儲。按當前當地棉籽銷售報價1.47元/斤、損耗率2%、收購加工環(huán)節(jié)費用800元/噸計算,折皮棉成本價19500元/噸。這個結果應該說還是令企業(yè)滿意的,只要加工出的皮棉顏色級不低2227B,就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yè)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