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家提高紡織服裝退稅,以及可能進行新一輪收儲的影響,不溫不火的鄭棉市場昨日突然上漲。分析人士表示,出口退稅提高將有助于增加棉花(12250,-10.00,-0.08%)消費需求,收儲則會緩減市場供應壓力,兩者都有利于棉花價格短期走強,但整體來看,市場供過于求的格局卻未根本轉變。
由于上周五美棉下跌,昨日,鄭州棉花期貨低開約30元,然而僅10分鐘后,市場即出現(xiàn)一波放量拉升行情。主力Cn0907合約從12300元漲到全日最高的12535元,短時間內漲幅超過了2%。隨后,市場受獲利回吐盤打壓,漲幅有所收窄,最終收于12390元,全日成交1.62萬手,持倉增加0.21萬手至2.83萬手。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fā)布的《關于提高輕紡、電子信息等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自4月1日起,我國將上調包括棉紗、棉機織物在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至16%。而在今年2月初,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就已從14%上調到15%。
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出口退稅兩次上調,對棉花市場形成利好支撐,此外不斷增強的國儲收購預期也激勵棉價走強。據了解,近日市場預期國儲棉將在272萬噸基礎上,增加收購28萬噸新疆棉,正好湊夠300萬噸國家新棉儲備,但也有不同版本說法,將增收數量提高為50萬噸,或100萬噸。
金石期貨總經理助理董淑志表示,盡管紡織行業(yè)狀況依然嚴峻,但包括中國紡織品出口退稅繼續(xù)提高、國儲收購,以及美元貶值預期、中美棉花種植面積減少這些因素,都為棉花市場炒作提供了題材。其中,第二輪國儲收購150萬噸即將結束,后面面臨政策真空,不排除國家考慮再次收儲,以緩解市場供應壓力,這為期貨價格上漲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也有觀點對政策效應持懷疑態(tài)度。格林期貨彭耀表示,出口退稅上調1個百分點,不足以抵消人民幣相對非美元貨幣升值的影響。尤其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兌歐元升值了近20%,兌英鎊升值了25%,嚴重沖擊了我國服裝紡織等出口行業(yè)。并且,國儲托市雖然保護了部分棉農和棉企利益,但同時卻提高了下游服裝紡織行業(yè)的生產成本,棉花市場消費需求還是難以真正啟動。
根據業(yè)內人士估算,2008/2009年度國內棉花總產量775萬噸,加上前一年度期末庫存400萬噸及89萬噸1%關稅進口配額,合計棉花供應量為1264萬噸,除去272萬噸的國儲收購部分,市場實際可供棉花992萬噸。但消費方面,在國家振興紡織工業(yè)和拉動內需及上調出口退稅政策刺激下,最樂觀預測平均每月消費棉花70萬噸,全年也只有840萬噸,國內市場仍存在約150萬噸的過剩量。
|